加入書籤 | 推薦本書 | 返回書頁 | 我的書架 | 手機閱讀

趣書網 -> 軍事小說 -> 唐朝那些事兒

第89章大周王朝

上一章 返回目錄        下一章

    李從珂(885——937年):李嗣源養子,公元934年在鳳翔起兵,事成後入洛陽稱帝。然而僅過兩年,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就引契丹兵造反,李從珂兵敗之後,舉火*,史稱唐末帝。

    張承業(846——922年):大唐著名忠義宦官,晉國第二號人物。李存勖夾河大戰年代,全賴張承業在後方為他謀劃大政,拾斂賦稅,是個蕭何一樣的人物。然而張承業一心想做大唐的孤臣孽子,所以在聽說李存勖有意稱帝後,猶豫而死。

    周德威(?——918年):晉軍四大名將之一,以驍勇聞名於世。五代之初任晉軍蕃漢馬步總管,為軍中首將。公元918年,戰死於胡柳坡。

    李存審(862——924年):晉軍四大名將之一,為人沉穩老辣。曾以數千疑兵在河北嚇退朱溫十五萬大軍,為晉軍立下汗馬功勞。周德威死後,李存審繼任蕃漢馬步總管,為晉軍首將。公元924年,於幽州病故。

    嗣昭(?——922年):晉軍四大名將之一,自公元907年起,領昭義節度使,坐鎮潞州,為晉軍獨擋一面。公元922年,李嗣昭率軍攻打鎮州時,不幸為冷箭射傷,當晚金創迸發而死。後唐天成年間,唐明宗詔李嗣昭與周德威、李存審一起配享莊宗廟。

    郭崇韜(?——926年):後唐開國功臣,曾獻計李存勖奇襲大梁,最終一戰功成。公元925年,郭崇韜奉命伐蜀,大獲全勝,僅七十五天就滅掉前蜀。然而卻遭李存勖的猜忌,並在次年初由李存勖的皇后劉氏傳出教令殺害,直接引發了天下大亂。

    後晉:

    石敬瑭(892——942年):後晉高祖。唐明宗李嗣源之婿,五代第一漢奸。公元936年。石敬瑭在河東起兵造反,為得到契丹支持,他不惜認賊作父,並將燕雲十六州全部割讓。自此之後,這片土地被異族統治了三百餘年。公元942年,「兒皇帝」石敬瑭在一片猜疑和驚懼聲中死去,但他所犯下的罪行,卻永遠不會被世人所遺忘。

    石重貴(914——964年):石敬瑭養子。後晉最後一個皇帝。公元942年,石敬瑭病死,石重貴被宰相馮道和侍衛馬步都虞候景延廣擁立為帝。公元946年末,契丹主耶律德光派軍攻破大梁,後晉滅亡,石重貴被押解至契丹境內居住,直至公元964年病死,廟號晉出帝。

    桑維翰(898——946年):後晉開國功臣,石敬瑭賣國的幫凶。歷任後晉宰相、樞密使等要職,主政多年。後晉滅亡後。桑維翰被降將張彥澤所殺。

    景延廣(892——947年):後晉大將之一,擁立石重貴繼位的主要功臣,一手挑起後晉與契丹之間的戰爭。後晉亡國後。景延廣在被押解至契丹的途中自盡。

    杜重威(?——948年):後晉大將之一,石重貴的姑父,深得其信任。在後晉與契丹最後一戰時,杜重威率舉國之兵向耶律德光投降,直接導致了後晉的滅亡。其後,杜重威被耶律德光任命為天雄節度使,漢高祖劉知遠臨死時,傳旨將其處死。

    後漢:

    劉知遠(895——948年):後漢開國皇帝,五代第一幸運兒。公元947年。耶律德光因無力統治中原,被迫撤回國內。劉知遠趁勢起兵。僅一個月,就從河東殺入大梁。其後不到半年,就將版圖基本恢復到後晉與契丹交戰前的狀態。後漢開國之順,劉知遠帝運之旺,五代無人能比。然而好景不長,劉知遠稱帝的第二年就因病而死,史稱漢高祖。

    劉承佑(931年—950年):後漢二任皇帝,劉知遠之子。公元950年,劉承佑因不滿軍黨專權,在朝中發動政變,致使後漢樞密使郭威在魏州起兵殺回京城,劉承佑兵敗後被亂軍所殺,史稱漢隱帝。

    蘇逢吉(?——950年):後漢宰相,四顧命大臣之一,文黨領袖。蘇逢吉在與軍黨爭取失勢後,挑撥外戚李業與軍黨的矛盾,最終導致漢隱帝劉承佑與李業發動政變,屠殺軍黨中人。郭威殺回京城後,將其梟首於市。

    史弘肇(?——950年):後漢侍衛親軍都指揮使,四顧命大臣之一,軍黨三巨頭之一。史弘肇性格殘暴,專橫跋扈,有欺君行為。公元950年,漢隱帝發動政變,將其殺死於宮門。

    楊邠(?——950年):後漢宰相兼樞密使,四顧命大臣之一,軍黨三巨頭之一。楊邠專橫跋扈,有欺君行為。漢隱帝發動政變時,楊邠與史弘肇、三司使王章一同被殺。

    後周:

    郭威(904——954年):後周開國皇帝,後漢樞密使兼天雄軍節度使,四顧命大臣之一,軍黨三巨頭之一。郭威年少時好勇鬥狠,但成年後變得寬厚大度,沉穩老練。公元950年,漢隱帝發動政變,郭威趁勢在魏州起兵,隨後攻入京城,其後通過澶州兵變,正式登基稱帝,建立後周。公元954年,郭威病故,廟號周太祖。

    柴榮(921——959年):郭威養子,後周二任皇帝,五代第一明君。柴榮執政期間,對內興水利、拓荒田、減賦稅、擴都城、修曆法、調音律、精兵簡政、廣開言路、排僧斥道,使國力日漸強盛。對外西征後蜀,收復秦、成、鳳、階四州,三征南唐,盡得江北十四州之地。公元959年,柴榮又親率大軍北伐契丹,出兵僅四十二天,一仗未打,一兵未失,就輕取三州(寧、莫、瀛)、三關(益津關、瓦橋關、淤口關)、十七縣,聲威震動天下。只可惜天妒英才,柴榮在北伐契丹期間。身染重病,並於不久後病逝,年僅三十九歲。廟號周世宗。

    柴宗訓(953——973年):柴榮長子,後周三任皇帝。也是五代最後一個帝王。柴榮死後,年僅六歲半的柴宗訓繼位。半年後,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,後周滅亡,五代也就此結束。公元973年,柴宗訓死於房州,廟號周恭帝。

    雜傳:

    耶律阿保機:契丹開國皇帝,民族英雄。尊號「天皇帝」。


    述律平:耶律阿保機之妻,尊號「地皇后」,有「斷腕皇后」的美譽。

    耶律德光:耶律阿保機次子,契丹二任皇帝,公元947年,改契丹國號為「遼」。

    王鎔(873——921年):河北著名藩鎮,成德軍節度使。早年投靠朱溫,後追隨李存勖。公元921年,王鎔死於軍城叛亂。

    王處直(?——922年):河北著名藩鎮,義武軍節度使。早年投靠朱溫。後追隨李存勖。王鎔死後,王處直欲引契丹兵自保,卻被養子王都所執。抑鬱而終。

    羅紹威(876——910年):河北著名藩鎮,天雄軍節度使。一生追隨朱溫,竭盡犬馬之勞。公元910年,羅紹威病卒,朱溫藉機命河北三鎮軍閥換防,直接引發柏鄉大戰。

    劉守光(?——913年):河北著名藩鎮,幽州節度使。劉守光為人愚昧殘暴,曾建立偽燕政權,但兩年後即被李存勖所滅。隨後被押回太原斬首。

    馮道:五代政壇常青樹,史上最強為官紀錄保持者。自號「長樂老」,人稱「不倒翁」。歷仕五朝八姓十一帝,位不離三師三公。公元954年馮道病逝,死後被柴榮追封為瀛王,諡號文懿。

    趙匡胤:北宋開國皇帝,五代亂世的終結者。

    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柴榮與王峻之間的矛盾了,柴榮是後周最有希望的皇位繼承人,而王峻則是後周國內的第二號實權人物,這裡面存在著一定的權利競爭關係,而且王峻這個人又特別好弄權,很怕柴榮會影響到自己在朝中的地位,對他十分忌憚,千方百計地對他進行打壓。

    郭威起兵造反後,在率領大軍回朝的過程中,命柴榮留守鄴都,這也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安排。但是在一個多月後,郭威就已經稱帝了,那麼柴榮做為郭威唯一的兒子,按理說也應該馬上回朝侍駕了,可王峻生怕柴榮回朝之後會對他造成威脅,所以在朝中拼命阻撓,最終使這個事情沒有能夠辦成。

    王峻這麼做實際上很不地道,因為首先來說,後周剛剛開國,國家草創,很需要有像柴榮這樣信得過、用得著的幹部入朝出一份力,再有就是郭威的全家都在這場變亂中死去,所以在感情上肯定也是受到了很大的打擊,那麼他也需要有一個親人來到他的身邊對他進行安慰,所以王峻無論於公於私,都不應該對此事進行阻撓。

    可是王峻不但對此阻撓了,而且還做得很絕,甚至都不肯讓柴榮進京露上一面。要知道劉承佑在滅了郭威滿門的同時,也盡殺柴榮的一家,把他的三個兒子全部殺死,那麼也就是說,柴榮因為受了王峻的忌恨,就連自己家人的喪事都不能親自處理了。

    王峻究竟是以什麼理由來阻止柴榮入京的要求,這一點沒有明確記載,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,似乎他也確實沒有什麼十分充分的理由,所以基本上可以判斷他是利用職權,強行阻撓。史載「太祖(郭威)踐祚,帝(柴榮)懇求入覲,忽夢至河而不能渡。」柴榮知道此事為難,也就沒有堅持。

    從這件事上看得出來,王峻還是非常專橫的,郭威對他這個做法肯定也不會十分滿意。不過王峻畢竟是後周開國的頭號功臣,郭威對他也沒有辦法,只好就近將柴榮封為澶州節度使,並加檢校太保。

    柴榮在澶州工作期間,表現的還是十分出色,史稱其「為政清肅,盜不犯境」,顯示出很強的工作能力。並且澶州因屢遭戰火,城市毀壞得非常嚴重,柴榮又親自帶人進行戰後重建,所以深得百姓的擁護。同時他還注意選拔人才,比如說堪稱全才的王朴。長於法制的王贊,善於理財的張美,都是在這時供職於澶州之人。

    柴榮的這些行為。郭威看在眼裡,喜在心頭。對他也是更加器重。廣順二年(952年)朝廷討伐慕容彥超,最初的時候不是很順利,郭威也非常著急,有意御駕親征,左右們就勸他不要去。這時郭威就想起了柴榮,對群臣說道:「如朕不可行,當使澶州兒子擊賊,方辦吾事。」最後因為王峻不想讓柴榮帶兵。所以轉過頭來鼓動郭威親征兗州,這才作罷,不過這也足以看出柴榮在郭威心目中的地位了。

    柴榮在澶州一干就是兩年多,始終受制與王峻而不能回朝。在這期間郭威對王峻的忍耐也已到了極限狀態。廣順三年(953年)初,黃河決口,郭威派王峻去視察災情,此前柴榮曾多次上表請求回朝覲見,但都因為有王峻在朝中阻撓,未能成行,所以當柴榮聽到王峻被派去視察黃河的消息後。立即再一次上表請求回京,郭威當即批准。

    閏正月十五日,柴榮抵達京師。王峻知道以後非常緊張,立即從駐地動身,也在兩日之後返回了京師。然而他回京之後又發現無事可做,因為柴榮回京是經過郭威批准的,走得是正當程序,無法給他栽贓罪名。郭威和柴榮,一個是皇帝,一個是皇子,又都有嘴有腳。想到哪見面就到哪見面,想說什麼就說什麼。他做為一個宰相又憑什麼干涉?

    這個時候的柴榮,給人感覺在政治上還是非常老辣。並沒有趁機大講王峻的壞話,也沒有伸手向郭威要官要權,而是僅在京城裡住了十幾天後,就很瀟灑地走了。這個舉動看似平常,實際上卻是一記非常厲害的殺招,因為這就等於向郭威表明——兒子這次回京,沒有任何的政治目的,就是來看望一下老爹的,可是有人不願意,那我也就只好走了。

    這麼一來,郭威哪還有不怨恨王峻的道理?事情很明顯,兒子離得這麼近,就是因為王峻的阻撓,才使他們父子兩人幾年之中都未能見上一面,好容易等到一個王峻出差在外的機會,兒子才趁機回來儘儘孝心,可板凳還沒坐熱乎,就又被他給趕跑了。這麼霸道的臣子,又有哪個臣子能容得下他?

    然而這件事從表面上看來,還是王峻又勝了一場,所以他也就更加不知收斂。二月十日,王峻又奏請由端明殿學士顏衎和樞密直學士陳觀來接替范質、李谷的宰相之位。郭威朝中也是四個宰相,以王峻為首,剩下的就是范質、李谷、馮道三個人。這其中馮道不管事,范質和李谷的權利其實也不是很大,但對王峻稍有威脅,所以王峻也就有心把他們兩個處理掉,換上兩個自己人。

    這個事情本來就不太合規矩,王峻本來就是宰相,有什麼資格決定平級幹部的任免?郭威當然也不會同意,因為如果連這件事情都依從於王峻,那以後還要靠什麼來遏制他?所以一口拒絕。可是此時的王峻因為一直以來,郭威都對他百依百順,已經狂妄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,遭到拒絕後不肯讓步,拽住郭威死纏爛打,竭力爭辯,而且態度蠻橫,言語十分不遜。

    兩個人從早上一直爭論到中午,郭威連飯都沒能吃上,可王峻還是不肯罷手。這時郭威的忍耐已經超出了極限,有心對他下手了,便對他說:「好,你說得全對,但是今天是寒食節,不宜辦公,等寒食節一過,我立刻按你的意思辦。」

    王峻以為又勝了一場,非常得意,興高彩烈地退了下去。結果寒食節一過,郭威就傳旨將他拿下,並隨後將王峻貶為商州(今陝西商州)司馬。一個月後,王峻就因病死在了商州。

    郭威處理掉王峻,馬上就將柴榮召回京師,擔任開封尹,並將其封為晉王,使其皇位繼承人的身份盡顯無遺。但是在這個時候,後周的國內還有一個人,對柴榮的地位,甚至是郭威的地位都造成了威脅,這個人就是後周開國的第二號功臣——鄴都留守,天雄軍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,同平章事王殷。(未完待續。)



第89章大周王朝  
相關:    穿越者縱橫動漫世界  武逆焚天  生生不滅  重生之日本大作家  劫天運  
沒看完?將本書加入收藏 我是會員,將本章節放入書籤 複製本書地址,推薦給好友獲取積分 搜"唐朝那些事兒" 360搜"唐朝那些事兒"